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连续两年下滑后,2024年,券商龙头中信证券业绩终于止跌回升。
1月17日晚间,中信证券(600030.SH、06030.HK)发布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37.89亿元、归母净利润217.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9%、10.06%。期末,公司总资产规模增长至1.71万亿元。
2022年、2023年中信证券营收与净利双降,2024年实现逆转,且归母净利润创出近三年来新高。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中信证券业绩增长主要是自营业务的驱动,2024年全年“债牛”以及阶段性的权益市场高涨,公司的自营业务修复较好。
另外,2024年,全行业IPO依然收紧,中信证券投行业务承压,IPO业务承销金额约110亿元,但仍位列行业第一。
净利连续两个季度高增
中信证券2024年成绩单出炉。
根据业绩快报,2024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637.89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7.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9%、10.06%。
从单季度来看,2023年二季度至2024年二季度,中信证券的归母净利润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滑,降幅分别为1.32%、4.9%、30.39%、8.47%、4.71%。
再拉长时间来看,2022年、2023年中信证券营收与净利连续双降。这两年,由于A股交投市场疲弱,上证指数分别下跌了15.13%、3.7%,使得证券公司业绩承压,龙头中信证券也未能免于业绩下滑。
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中信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1.09亿元、600.68亿元,同比减少14.92%、7.49%;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13.17亿元、197.2亿元,同比减少7.72%、11.06%。
2024年下半年以来,中信证券盈利能力提升。去年第三季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62.29亿元,同比增长21.94%,粗略计算,第四季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49.05亿元,同比增长48.32%,连续两个季度实现高增。
对于业绩增长,公司表示,2024年,公司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居民财富管理,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信证券新任总经理邹迎光自2024年11月上任以来的首份成绩单。据了解,此前在中信证券2025年资本市场年会上,邹迎光表示,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总量政策将推动经济增长回归合理区间,资本市场的生态也在经历根本性重塑,多重积极因素正在累积。
除了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同日晚间也发布了业绩快报。2024年,招商证券实现营业总收入208.7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3.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18.29%。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招商证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样创出近三年来新高。
自营业务走强驱动业绩增长
中信证券被称为“券商一哥”,是中国第一家“A+H”股上市的证券公司,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规模达到1.71万亿元。
中信证券资产规模快速增加,与并购扩张直接相关。2004年,中信证券收购万通证券。2005年,公司联手建银投资重组了华夏证券,成立了中信建投,此后因监管要求转让中信建投大部分股份,目前仍持股4.94%。2006年,中信证券收购金通证券。七年后的2013年,中信证券收购了里昂证券。2019年,中信证券再出大手笔,以13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广州证券。
根据官网介绍,中信证券目前有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其他业务。
其中,投资银行分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三方面业务。2021年至2023年,中信证券IPO承销金额均位列行业第一,分别为1081.42亿元、1259.58亿元、500.33亿元,三年分别承销IPO项目69家、55家、34家。
同花顺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信证券IPO共承销12单,承销金额为100.53亿元,虽然为近年来新低,但公司的承销金额仍位列行业第一,承销单数与中信建投并列第一。
中信证券IPO业务承压与监管IPO收紧密切相关。2023年8月,证监会定调“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受此影响,2023年A股IPO整体的数量和融资规模都有所收窄。2024年,IPO延续收紧节奏,A股IPO上市100家,同比锐减68.05%。
不过,综合IPO受理、过会、上市等数据来看,A股IPO正步入稳步回升阶段,尤其是2024年12月以来,IPO受理家数大幅提升,由持续数月的5家以内猛增至38家。随着IPO业务回暖,券商的投行业务有望迎来触底回升。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中信证券证券投资业务中的自营业务,是其2024年业绩增长的关键。业绩快报中,中信证券并未公布这一业务细则,单从2024年前三季度也可以看出增长趋势。以剔除对联营合营企业后的投资收益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来计算自营业务情况,中信证券2024年第三季度自营业务实现收入99.3亿元,同比增长134.27%、环比增长58.4%。
券商的自营业务走强,与2024年上半年踩中“债牛”固收行情,以及第三季度权益市场强势反弹有关。据了解,去年9月下旬,A股市场开启上扬行情。其中,沪深300指数涨幅接近30%,而创业板指涨幅最高时达到68%,两市单日成交额最高接近3.5万亿元,也是历史上成交额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
从行业角度来看,受益权益市场大幅回暖,券商自营业务去年第三季度表现也强于上半年。数据显示,43家上市券商2024年第三季自营业务收入合计为567.17亿元,环比增36.36%,同比增174.48%;环比增速为正的有26家。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