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数字化转型是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过程。近日,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全省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据悉,这是全国出台的首部省级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政策性文件,十分具有前瞻性,也为勘察设计行业转型指明了方向。
湖北省住建厅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湖北勘察设计行业年营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其中,2023年达4314.93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
推进企业差异化转型
据了解,《措施》从增强行业数字化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升级、强化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健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等四个方面,共提出了10项举措,包括打造创新协同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管理数字化升级、推进业务数字化提质、支持拓展数字化业务、加强“数字+勘察设计”专业人才供给等各项支持政策。
在科技创新上,《措施》突出自主创新与集成应用相结合。湖北立足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勘察设计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从重基础、抓攻关、转成果三个方面,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企业转型上,突出系统推进与分类施策相结合。湖北创新性地建立了“分层分类”的转型推进机制,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制定了差异化的转型路线图和支持政策。其中,管理数字化,支持有条件的勘察设计企业打造一体化数字管理平台,支持中小型勘察设计企业加快推进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等应用;业务数字化,支持勘察设计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勘察活动,推进勘察设计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建设工程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引导勘察设计企业部署和探索应用AI大模型。
另外,在强化人才培养上,突出产教融合与能力认证相结合,构建学科融合、校企融合、教职融合“三个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健全服务体系上,突出顶层设计与标准引领相结合,以政策创新为核心,构建“标准规范+交流合作+配套制度”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
湖北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技术在推动行业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的同时,更将催生数字化业务发展,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从而进一步巩固我省勘察设计行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下一步,湖北将持续贯彻实施《措施》,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国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发展贡献湖北方案、湖北力量。
助力武汉打造“设计之都”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正式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武汉成为我国第四座“设计之都”。
针对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世界设计之都”,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武汉将继续秉承“新质设计·融合创新”理念,在城市发展国际化、特色化和数字化时代要求下,多管齐下推动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武汉“设计之都”建设。
创新驱动,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动上下游产业形成联盟,促进勘察设计与数字技术、制造业等跨界融合。支持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加速国产化算力平台与行业大模型研发,为转型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数字赋能,夯实数字设计技术底座。推动BIM与CIM平台深度融合,构建全域数字孪生底座,促进数字化设计与城市治理协同发展。探索数字化设计成果交付标准,增强“武汉设计”在全球市场的通用性和竞争力。
企业转型,打造数字化发展新模式。按照“龙头引领、梯队共进”推动转型,鼓励在汉勘察设计龙头企业全方位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育中小设计企业数字化设计能力,整体提升竞争力。推动设计与数字技术、智能建造、文化创意等领域深度融合,鼓励企业跨界合作,开发融合性产品与服务;探索“设计+数字+产业”融合模式,提升设计产业整体附加值与竞争力。
人才培养,打造数字设计人才高地。推动在汉高校开设“智能、智设、智造”等学科类专业,联合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培养设计与数字技术复合型人才。面向全球研究制定人才引入政策,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活力。依托武汉“设计之都”国际交流平台和“一带一路”数字化项目,培养具备国际项目经验人才。
示范引领,打造数字设计标杆项目。搭建国际数字设计交流平台,吸引全球数字设计前沿成果在汉展出。将数字设计成果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巩固武汉作为全球设计资源链接枢纽的地位。持续举办武汉设计双年展,提升武汉在全球数字设计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此外,武汉将以数字设计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以场景应用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设计创新“策源地”和“试验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武汉智慧”。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