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是培育科技企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国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不断壮大。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孵化机构总数达1.6万家、累计孵化上市(挂牌)企业超过50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三分之一为孵化器培育企业。
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正在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涉及知识创造、技术开发、资本投入、市场验证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不可或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以专业化、集成式服务为纽带,将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风险资本等创新要素深度聚合,形成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的系统性集聚。
比如,在上海市徐汇区,总面积超6万平方米的模速空间正快速崛起为大模型领域的超级孵化器:成立不到两年,入驻企业100余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聚集大模型企业近400家;累计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约占上海全市的61%。又如,在北京,作为聚焦精准医疗领域的国际化孵化平台,P4中英精准医疗(北京)创新中心已构建“技术引进—临床验证—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孵化生态。该中心累计征集全球精准医疗项目300余个,推动3个项目成功落地北京。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需要孵化服务加速从技术到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提供低成本空间、共享设施、种子资金、政策辅导等,以此降低科技型企业早期创业的试错成本与生存压力;二是鼓励商业模式设计、市场拓展、资金融通等专业化服务,助力科技型企业创业者与市场对接,提升其商业运营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三是深度对接产业链上下游、应用场景等资源,寻找技术落地路径,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创新是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势能。做好税收政策接续支持,促进孵化器质效齐升;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布局一批卓越级孵化器;支持孵化器设立早期投资基金,壮大“耐心资本”……未来,政策更精准、机制更灵活、服务更高效,定能培育更多硬科技企业。(经济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