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下称《通知》),推动保险资金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新考核指标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起开始实施。
业内普遍认为,《通知》推动国有险资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从制度层面确立了长期投资的行为范式,将有效提高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进一步加强长周期考核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其中人身险、财产险公司的股票投资占比分别为8.43%、7.56%,相较25%的平均政策上限仍有较大空间,若保险资金增配1%的股票资产,将为市场带来约3500亿元的增量资金。在市场调整期间,保险资金能够以更稳定的方式进行逆周期布局,通过长期持有稳定市场预期,并以增量资金提升市场活跃度。
2025年1月,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以引导保险公司加大A股投资力度。
同时,2025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积极支持保险资金入市,上调部分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最高可达50%;开展第二批、第三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先后批复试点资格总金额1720亿元;并明确提出,下一步计划将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具体来看,本次《通知》进一步加强长周期考核。一将净资产收益率由“三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以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更加注重长期收益、防范短期行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将资本保值增值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以降低市场波动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有助于引导其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更好发挥其长期机构投资者作用,这些要求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起开始实施。
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要求
《通知》在明确加强长周期考核,三年+五年周期指标考核占比70%的同时,对险企资产负债管理、稳健经营以及投资能力提出新要求,要求险企全面提升经营管理。
具体来看,《通知》从三个方面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出要求。一是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加强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成本收益、现金流等方面匹配管理,优化资产配置,把握好收益和风险平衡,实现所有者权益稳定增长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二是注重稳健经营,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增厚长期稳定收益,更好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增强投资管理能力,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评估体系,进一步加强投资决策管理、交易管理、投后管理。
保险资金具有来源稳定、偿付周期长的特点。从资金来源来看,商业保险主要依托广大投保人定期缴纳的保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持续性。从偿付周期来看,商业保险的理赔往往发生在保险合同约定的特定事件发生后,如长期寿险的保障期限可长达几十年,甚至伴随被保险人一生。长周期考核将有效提升险资入市意愿和波动承受能力,降低市场短期波动对保险资金投资决策及行为的干扰和影响,一方面对于稳定市场运行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属性,获得良好的长期投资回报。
作为保险公司权益投资的伙伴和桥梁,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要持续提升自身的投资服务能力,进一步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研发更多低波稳健产品,积极助力保险资金入市。
业内普遍认为,在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入市的同时,其他中长期资金入市也都呈现出积极态势,资本市场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逐渐从蓝图变为实践。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加速落地,公募基金改革与产品创新并进、基金销售费率进一步降低、ETF产品体系持续丰富,人社部加速将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稳步增长。长钱入市将推动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普及,市场将形成更加合理的估值体系和投资结构,市场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同时将进一步提升。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