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8月15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体育盛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正式开赛。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齐聚北京,围绕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共26个赛项展开487场比拼,全面展现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决策、运动协作等领域的前沿成果。这场融合科技与体育的盛会不仅创造了多项“全球首次”纪录,更标志着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运动会特别设置场景赛,聚焦在工厂、酒店、医院、仓储等场景下的实际应用操作,推动机器人加速走向真实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
同台竞技切磋智能科技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日前在北京国家速滑馆正式开赛。国内顶尖学府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悉数到场,国际队伍则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5个国家。企业赛队更是群星璀璨,包含天工、宇树科技、加速进化等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
运动会首日,田径1500米决赛便掀起高潮。来自北京灵翌科技的机器人以6分34秒的成绩取得冠军。灵翌科技是宇树科技在北京的子公司,这次出战的选手是人形机器人H1,就是今年央视春晚同款表演机型。令人惊叹的是,所有参与跑步比赛的机器人中,“具身天工Ultra”是全场唯一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全程无需人工遥控器操作的选手。
足球赛场则上演了载入史册的一幕——全球首次全自主5V5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在此打响。10台全尺寸机器人在无人工干预下同场对抗,标志着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与协同决策技术的重大突破。此前的机器人足球赛均为3V3形式,本次升级不仅增加了战术复杂度,更考验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能力。
本届运动会还设置了观赏性和娱乐性更强的外围赛事。在篮球赛、乒乓球赛、自由搏击等对抗性、互动性较高的项目,观众能近距离打卡新科技,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场景赛驱动产业商业化
作为本届运动会的重要成果,“北京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在国家速滑馆正式挂牌。组委会充分利用“冰丝带”空间布局,打造了集赛队训练、产品测试、数据采集、技术验证和公众科普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其中,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足球赛专业场馆“熊猫眼”以其独特的测地线穹顶设计(高12米、直径32米)成为“冰丝带”西广场的科技新地标。位于西南侧的ROBOLAND机器人营地则以“人机共融”为核心理念,未来有望发展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人形机器人上演“工厂大挑战”。本次运动会特别设置场景赛,聚焦在工厂、酒店、医院、仓储等场景下的实际应用操作,医院场景中的药品分拣和拆药分装,酒店场景中的迎宾服务和清洁服务,仓储场景中的物料搬运和整理等。
在物料整理项目,来自广东的机器人选手将汽车零部件从1号物料箱整理到2号物料箱,会有识别、抓取、决策、投放的过程。长杆长度12厘米、直径8毫米,机器人要把长杆准确抓取并放入直径只有10毫米的孔洞内,误差只在2毫米之内。
物料搬运比赛则考验机器人上肢负重、视觉感知与精细操作能力。机器人需要将右侧两个物料箱放进左侧指定的货架内。这个项目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物料箱两侧的把手位置宽度只有2厘米,机器人要准确控制误差实现抓取。此外完成抓取之后,要将物料箱精准放进指定货架。
据了解,工业、酒店、医药、生产等场景在人类看来可能是生产生活,但对于现阶段机器人而言就是精细运动。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不设限,把场景赛容纳进来,可以展现机器人的提升空间,也是对机器人的检验。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