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追觅创始人俞浩捐资1亿成立基金会 “未来教室”打造教育公平公益样本

追觅创始人俞浩捐资1亿成立基金会 “未来教室”打造教育公平公益样本

2025-08-22 07:44:4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近日,由追觅科技创始人、CEO俞浩发起的“俞浩未来教室计划”首期项目正式启动,第一间“未来教室”将落地俞浩的母校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正余初级中学。作为俞浩基金会在教育公益领域的战略性探索,该计划旨在响应国家科教兴国和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创新模式助力乡镇教育从基础保障迈向个性化发展与创新赋能。

据了解,2025年6月,俞浩宣布捐赠1亿元成立个人慈善基金会,将公益版图拓展至教育公平、儿童成长等更广阔的领域。这标志着,追觅公益全球行动迎来新的篇章,将帮助更多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迈向更美好的人生。

千万梦想基金反哺家乡

在江苏南通正余中学,多元化教育包容着每一个特立独行、天马行空的“棱角少年”。该校的教育理念提出:希望能够尽全力让孩子们获得“扬长”个性化教育,守护创新火种,推动这所乡镇初中成为未来工程师、设计师、体育冠军的成长摇篮。

如今,这些孩子获得了更多施展和延续梦想的空间和机会。

作为正余中学2002届毕业生,俞浩在求学期间正是该校“扬长”教育的受益者。学校的教育理念让其深刻体会到教育创新的宝贵价值,此段经历也成为滋养他求学生涯乃至商业人生的关键起点。

初中时的俞浩英语和体育成绩稍显薄弱,但其物理、数学成绩却非常突出。学校没有因其“偏科”而强制干预,而是允许他用实验室的电池做模型,默许他把物理课作业写成“机械改造方案”。

这种包容一直激励着俞浩在擅长的领域一路向前,助力他保送至海门中学后又保送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最终让他在2017年创立追觅科技,用高速数字马达技术重新定义智能清洁行业。

也正因如此,俞浩尤为理解乡镇中学在基础设施和科学教育上的提升空间,深感拉齐城乡教育水平,推进教育公平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因此,他决定回馈家乡,捐助正余镇千万梦想基金,“俞浩未来教室计划”是该基金会落地项目之一。

俞浩表示,正余中学是他成功的起点,不是因为有多好的办学条件,是因为这里没有忽视学生的“棱角”,而是鼓励学生“扬长”。优质教育的关键在于看见并托举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未来教室计划正是源于这份初心。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需“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未来教室计划正是对这一方向的积极回应,希望通过探索与实践,能够为破解乡镇学校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方面面临的挑战提供新思路,助力推动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据悉,“未来教室”建成后,将持续保持开放状态,学生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发挥个性和长处。同时,“俞浩未来教室计划”还将与正余中学共同定制开发科技课程,邀请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机器人产品经理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等一流高校的“校外导师”为学生做授课分享。通过提供校园改造基金、智能化校园设备,开发定制科技课程等方式,助力正余中学打造“全国领先的乡镇科技教室”,用科技和公益的力量守护“棱角少年”,探索从“物质帮扶”到“个性托举”的新型教育公益范式。

百名学子收到首批升学资助

“俞浩未来教室计划”的落地,不仅为正余中学带来改变,更希望建立可复制的教育公益新范式、未来教室的新范式——在传统教育公益基础上,关注学生个性特质,通过企业更开放的视野,结合学校“赋能个性成长”教育理念,从教育空间设计、教育配件支持到教育课程开发,以“全国领先的乡镇科技教室”的形式解决传统教育短板,激活学生个性潜能。

据了解,该计划也是俞浩基金会首个聚焦教育创新的公益项目。它不仅回馈母校,更是希望探索一种可持续、可复制的教育公益新范式,聚焦学生个性特质,整合企业科技资源与开放视野,深度协同学校“赋能个性成长”的教育实践,从空间营造资源支持到课程共建,系统性解决传统教育在科技启蒙、兴趣培养和实践创新方面的短板,真正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

作为中国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三旋翼飞行器发明者,俞浩也是清华大学“天空工场”的创始人。他曾多次表示,公益不仅体现在捐款捐物上,给世界贡献知识,更是最大的贡献。

2025年4月,经民政部门批准,苏州追觅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6月1日,俞浩宣布将捐赠1亿元成立个人慈善基金会,进一步用于教育公平、儿童成长关怀等多个领域。

6月26日,俞浩宣布启动“俞浩梦想奖学金”计划,首批将为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100名自强学子提供每人5000元的升学资助,并与全国20余所高中合作推进。8月,部分受助学子代表齐聚苏州参加公益研学,并与俞浩围绕教育成长、青年发展展开面对面交流。

在日前举行的“梦想巡航·俞浩梦想奖学金开放日”上,俞浩以个人成长与创业经历为引,围绕当代青年成长、教育本质变革等话题发表演讲。

当天参与互动的,是30位刚刚经历高考、获得“俞浩梦想奖学金”资助的学子。他们即将进入大学,步入新的人生阶段。针对他们可能面临的期待和迷茫,俞浩分享了自己20年前清华求学的经历,坦言大学是独立思考生命意义的起点。

俞浩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面临新的变革,在传统学校教育和生活教育基础上,当代教育理念应向“梦想即教育”发展——即启发梦想,就是最好的教育。

作为俞浩基金会启动的首个重点公益项目,“梦想奖学金”未来将持续推进,覆盖更多不同教育阶段的优秀学子,资助方向也将向多元化发展,并将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百校联盟”,联动更多优秀院校,一起守护更多“最初的梦想”。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李璟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