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杨蝶
近日,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灵泉镇举办了一场捐赠仪式,香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正式向石楼县捐赠2600亩林地和近60万株树木的林权。
香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会员凌友诗介绍,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的成立源于香港医生谢士恒。自上世纪90年代起,谢士恒到广东以承租荒地、种植生态林、涵养水源的方式开始了生态治理工作。
2005年,谢士恒离世,一群香港资深医生和民众自发成立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继承这项事业,为祖国大地种植生态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助力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
同年,香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来到石楼县,开始参与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工作。据了解,石楼县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是山西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份,这里黄土裸露、生态脆弱,成林艰难。该基金会以“鱼鳞坑”植树技术为核心,选用三年生中苗,并从1000公里外的内蒙古运稻米壳和松树皮用于造林,使得每亩造林成本达到2500元。面对贫瘠的土地,基金会成员们通过挖大坑、采用“品”字形排列方式、混入稻米壳、覆盖松树皮等方式,大幅提高植树成活率。
至今,香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在石楼县种植生态林2600多亩,各类树木近60万棵,曾经的“黄土坡”已变成郁郁葱葱的“绿山头”,让水土流失的“生态痛点”变成守护家园的“绿色屏障”。
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香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雇佣附近的村民打坑栽树,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当地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如恢复了荒山的生物多样性、改善自然景观、增加井水水量等,并于2019年首次实现由植林造水向经济效益的转化,村民成功种植辣椒和有机藜麦,获得了增收。
石楼县委书记杜侯平说,二十年来,香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扎根石楼,通过植树造林让“黄土坡”蜕变为“绿山头”,如今的石楼生态大幅改善,带动工业“破零”、农业提质、文旅融合及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据悉,目前石楼县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25%以上,成为山西省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县份。
值得一提的是,除植树造林外,香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多年来还深入石楼县乡村基层,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工作,开展义诊、修通便民桥、打出安全水井、铺就致富路,解决了村民的诸多生活难题。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