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全国第九个残疾预防日聚焦伤害防控

全国第九个残疾预防日聚焦伤害防控

2025-09-05 07:35:5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近日,全国迎来第九个残疾预防日,2025年的主题聚焦于“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康生活”。这一主题不仅契合了公众对健康生活的普遍追求,更凸显了预防伤害在残疾防控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多部门联动与社会参与,一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行动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展开。

为推动主题落地,中国残联联合中央网信办等11个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广泛宣传伤害致残防控政策法规,普及交通事故、工伤、噪声污染、儿童意外及老年跌倒等领域的危害性及防护知识。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主任樊晶光指出,工伤和职业病致残风险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五大类,具有突发性或隐匿性特点,需通过源头消除风险、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实现有效防控。

北京朝阳区作为先行示范区,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大屯路、垡头等街道通过科普讲座、情景模拟等形式,推动残疾预防知识普及。据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活动覆盖了出生缺陷防控、疾病管理、伤害预防及康复服务五大领域,使“预防先行”理念深入人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伤害致残的案例中,老年人跌倒占比超三成,儿童意外伤害则多集中于5岁前,凸显了重点人群防控的紧迫性。

北京康复医院专家刘华强调,老年人90%的骨折由跌倒引发,10%的跌倒会导致严重后果,如骨折或硬膜下血肿。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年跌倒发生率达28%—35%,80岁以上群体再跌倒风险高达70%。在我国,跌倒仍是老年人创伤性骨折及因伤死亡的首要原因。对此,刘华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视力、听力检查,合理使用助听器、拐杖等辅具,并注意用药安全,避免服用可能引发头晕的药物后突然起身。

针对儿童群体,出生缺陷防控成为关键。民进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刘健指出,80%的罕见病由基因缺陷导致,60%以上在儿童期发病,部分患儿5岁前因未获有效治疗死亡。目前,我国已将67%的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目录,2024年新增15种药品,显著减轻了患儿家庭负担。《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通过产前筛查与诊断等二级预防措施,可避免大量致死致残性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残疾预防本质是一项具有显著正外部性的社会投资。据测算,每投入1元于残疾预防,可节省未来8—10元的医疗与康复成本,同时通过维护劳动力健康,为社会经济注入持续活力。随着《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防控体系,从孕期筛查到老年康复,形成闭环管理。

未来,随着全社会参与度的提升,我国残疾预防体系将更加完善。无论是通过技术手段降低致残风险,还是通过政策保障减轻家庭负担,这场以“预防”为核心的行动,正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筑牢基石。正如专家所言:“残疾预防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