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中国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 预计三年内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

中国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 预计三年内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

2025-09-16 07:37:26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9月12日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方案》从促进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拓展、推动新型储能利用水平提升、引领新型储能创新融合、加强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完善等5方面出发,提出16条举措促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

为促进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拓展,《方案》提出推进电源侧储能应用,拓展电网侧储能应用,创新多场景应用模式,培育试点应用场景等4条举措。将推动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基地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储能。推动在负荷密集接入、大规模新能源汇集、大容量直流馈入等关键电网节点,开展独立储能电站建设。聚焦工业园区、算力设施等应用场景,积极创新绿电直连、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车网互动等应用模式,进一步发挥系统调节作用。要求各地依托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技术领先、应用前景好、可复制性强的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在引领新型储能创新融合上,《方案》要求推动技术创新,组织实施储能产业创新工程,并推广试点项目应用。提出依托国家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国家能源局研发创新平台、新型储能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型储能试点项目等,支持开展新型储能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示范验证,促进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探索多技术混合式新型储能、长时储能等应用,并积极储备一批前沿新型储能技术。强化重大项目布局牵引,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引领作用,加强上下游产业合作,打造新型储能产业上下游融合创新生态,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方案》同时要求通过鼓励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能量市场,引导新型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加快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建设等举措,加快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完善。推动“新能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一体化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要求各地加快推进电力中长期、现货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合理形成新型储能充放电价格。

在应用场景上,拓展新型储能在电源协同运行、电网稳定支撑及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领域应用。在技术上,锂离子电池储能实现规模化应用,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进一步商业化发展,固态电池、重力储能、热储能、氢储能及其他创新技术示范应用。在产业方面,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在重点地区先行先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质增效,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