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面对“有产的找不到研,有研的找不到学,有学的找不到产”的创新困境,近日,湖北省委科技委出台《关于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针对产学研协同不足的问题,提出8个方面26条具体措施,旨在系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7年,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累计培训技术经理人20000名以上,每年协同实施重点技术攻关项目200项、促成成交额100万元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000项,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速20%以上。
湖北省科技创新面临着一个突出矛盾: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之间存在显著的信息和资源壁垒。企业有产业需求但找不到合适的研发力量,科研机构有技术成果但找不到学术支撑和应用场景,学术界有理论研究但找不到产业落地途径。这种“三找不到”现象严重制约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从系统层面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文件提出的八大措施包括:重塑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强用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探索推进产业生态合作机制、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着力推动完善创新导航、强化协同创新金融支撑、推动协同创新人才共用、大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在平台体系建设方面,湖北将通过优化完善创新平台功能、统筹推动创新平台布局、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重构创新平台运营机制,推动平台能级跃升。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上,湖北计划推进组建面向产业的产学研联盟、支持协同创新项目共研、推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提升联盟产业服务质效。
推进产业生态合作机制方面,通过举办产业生态合作大会、强化区域产业合作联动、推动国际产业双向交流,大力度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
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方面,湖北将加强创新平台资源共享、推动产学研联盟资源共享、促进产业生态合作大会资源共享,以大幅提升创新质效。
创新导航机制是湖北的一大创新。湖北省将构建区域导航服务机制、构建行业导航服务机制、推进单位层次创新导航、加强创新导航精准对接,实现供需高效匹配。
金融支撑方面,湖北将打造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基金矩阵、扩大轻资产信贷融资规模、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股权投资、债券融资、资本市场募资”三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人才共用机制方面,《实施意见》提出,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加快校企人才流动、推动人才要素共享,探索“双重聘用、岗位特聘、双向兼职”用人机制,促进人才流动共享共用,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同时,大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创新科研项目生成模式、深化科技“三评”改革、探索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树立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
《实施意见》指出,力争到2027年,以产业需求为牵引的资源共享、创新导航、金融支撑、人才互动机制更加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高效,科技产业金融支持更加完善,科技企业创新生态更有活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院所为依托、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