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为推进算力、运力、存力和应用协同发展,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湖北省加快算网存用协同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目标到2027年,湖北省算力总规模达到25EFLOPS,其中新建算力设施智算和超算占比不低于90%,建成省内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体系,实现算力互联互通跨域调度,各市州算力互联网间5毫秒超短时延,深度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全省算力质效进一步提升,算力供需高效匹配,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连算成网、建用互促、绿色低碳的算网存用协同发展格局。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生产力,湖北省8月底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湖北省5G基站总数达17.6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0.1个,行政村5G和千兆光网实现全通达,建成“1—5—7—10”毫秒级低时延骨干网络。建成武汉智算中心、超算中心、十堰武当云谷等一批重大项目,算力总规模突破1.5万P,其中智能算力占比超七成。“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在全国率先建成,工业互联网武汉顶级节点标识累计注册量突破280亿个。
《措施》从提升算力供给水平、推动算力高效调度、促进存算均衡协同、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优化算力发展生态等5方面出发,细化成13条具体措施,促进湖北快算网存用协同发展。
湖北将通过优化全省算力布局、打造多元算力供给体系、推进异构算力适配等3条措施提升算力供给水平。科学布局“武宜襄·十”三大算力圈,建设中部先进算力集群,打造国家“东数西算”中继站、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鼓励重点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联合组建创新体,开展不同算力芯片混合调用。对符合国家监管要求的新型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新建且投入超过2亿元的创新基础设施,按照建设费用或对外有效服务费用的10%给予补贴,每个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在推动算力高效调度方面,《措施》提出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推进全光网络升级、强化智算产业支撑等3条措施。推进“双千兆”网络向“双万兆”网络演进升级,构建市级高速低延时运力底座,部署干线400G和城域800G高速光传输系统,推动大带宽、低时延的OTN全光接入网络覆盖全省17个市州。到2027年,形成湖北省“1+3+N”的平台体系(即1个省级、3个“金三角”区域分平台、N个行业平台);算力灵活调度(SRv6)节点占比达到90%,算力全光调度节点占比100%。
为促进存算均衡协同,《措施》提出推动存算协同互联、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等2条措施。目标到2027年,湖北省先进存储占比达到40%以上,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
在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上,《措施》提出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应用、释放用算需求等2条措施。每年评选若干个工业领域专用模型,按照研发费用的8%给予牵头研发单位最高500万元补助。争取国家产品主数据标准(CPMS)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参加国家算力强基揭榜行动,支持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中试服务平台建设,对单个重点平台按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推动各市州在制造、农业、商贸、能源、交通、广电、医疗、教育、文旅、政务等重点领域的算力应用。省级财政2025年发放5000万元“算力券”,按照算力使用资源的10%予以奖励,最高100万元。
此外,《措施》还提出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强化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电力碳效利用水平等3条措施优化湖北算力发展生态,为企业提供“轻资产、宽信用、便利化”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算力专属产品和服务。
责编:ZB